2018年以来,德州市平原县结合县级党政机构改革,聚焦识人、察人、用人“三个维度”,选好用好干部,配顺配强班子,切实将更具落实力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牢固树立担当实干的用人导向。
挂图作战,全方位“识人”。一是用好一套“谈话表”。把全员谈话作为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常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组成9支谈话组,分别到乡镇(街道)、重点职能部门,与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谈话。同时,重点关注因工作失误受处分的干部,常委组织部长亲自约谈,鼓励他们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去年以来,先后与100多个单位、2200多名干部逐一进行谈话,并形成谈话情况汇总表,为干部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其中受处分干部20多名,有6名影响期满的同志因表现优秀而被继续任用。二是绘好一张“曲线图”。县考评中心对近10年来乡镇(街道)在全县的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县直部门在全市系统的年底业务排名进行汇总,绘制成曲线变化图,综合分析历任主要负责同志表现,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三是汇好七张“推荐票”。每年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发放“推荐票”,主要包括对全县工作做出极大贡献部门,工作变化大、社会反映好的部门,工作被动落后、群众意见大的部门,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干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干部等7项内容,由县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科局长实名推荐,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
底线思维,深层次“察人”。一是守牢政治底线。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重点了解干部是否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政治不坚定,党性意识差,有不当言行的坚决不用。二是守牢程序底线。严格按照《干部条例》规定,把好动议关、任前档案审核关、推荐考察关、廉政关、任前公示关及全程纪实关,保证每个环节都审慎缜密。去年以来,有5名同志在任前档案审核中,因存在涂改、学历存疑而未列入考察。三是守牢纪律底线。对干部调整期间有信访举报的,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经核查情况不属实的继续使用,核查确有问题的坚决不用。去年以来,在干部调整中共收到4封举报信,其中1人因举报部分属实暂缓使用。
打破常规,立体化“用人”。一是打破平衡照顾。干部调整中不吃“大锅饭”,对在全县发展稳定中做出贡献大的单位,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多的单位,考核成绩好的单位,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多出干部、多出主要干部,让“凭实绩用干部”成为共识。二是打破隐形台阶、论资排辈。坚持“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排名看表现”。结合机构改革,在班子职数饱和的县直单位,选拔7名优秀干部充实进乡镇班子,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今年上半年,有15名乡镇干部因工作表现优秀,被提拔为党委委员,其中30周岁以下的8名,占60%;3名副镇长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党委副书记。三是打破县乡壁垒。坚持结构合理、气质相容、能力平衡等原则,加大县直单位与乡镇、乡镇之间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班子整体活力。结合机构改革,对乡镇(街道)、县直单位班子重新“洗牌”,县乡交叉交流干部24名人,年龄老化的充实新鲜血液,实力弱的充实精干力量,各级班子活力、工作热情均有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