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城县牢牢把握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通过严把选人关口、强化能力提升、落实激励保障,狠抓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严把选人关口。一是人选条件关。制定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手册,严格规定新推选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要求,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3.71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达80%以上,实现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优化提升。二是资格联审关。对候选人开展县乡资格联审,制定14种“不得”“不宜”情形,明确具体认定标准,对照标准严格审查,绝不允许“带病”进入党组织书记队伍。三是组织考察关。在选举过程中,对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开展组织考察,通过在一定范围内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与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全面考察人选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遵纪守法、道德品行、群众口碑等情况,与资格联审相呼应,构建选人“双保险”。
强化能力提升。一是精心组织培训。7月22日至24日,举办全县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经验交流、理论测试等,重点围绕基层党建、村级治理、民生服务、集体经济等4方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迅速推进工作。印发《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后续工作责任清单》,全县338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牵头实施书记突破项目,确定工作目标、发展路径、具体措施等,推动新书记带动新班子展现新气象、打开新局面。三是规范日常管理。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逐人建立人事档案,同步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数据信息库,并及时更新。明确党组织书记专岗专责,强化考勤监督,对无故空岗的,及时通报提醒。通过民主测评、实地走访、综合评估等方式对党组织书记进行履职评估。
落实激励保障。一是经济上提高待遇。严格落实“岗位补贴+星级补贴+绩效补贴”报酬体系,在职农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总和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对于参与融合发展的79个自然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样按照“岗位+星级+绩效”发放在职补贴,确保待遇不降低。二是政治上拓宽空间。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公务员、事业编人员选拔和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先进典型评选。今年以来,从农村党组织书记中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2名,获奖励星级农村党组织书记10名。三是离任后持续保障。农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规定落实,对未纳入养老保险补助范围正常退职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可获得最高4100元补助,切实消除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