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第一书记 > 经验做法

隗蒙:不忘初心驻基层 真抓实干促振兴

发表时间: 2022-11-29 来源: 中共临邑县委组织部
[打印] [关闭]

2021年10月,省派第一书记隗蒙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临邑县临南镇,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驻村一年以来,按照“抓党建促队建、抓调研摸实情、抓项目干实事”的工作思路,隗蒙坚持紧紧依靠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建融合发展的先行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村、良种繁育基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不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旭升新村今年先后被评选为山东省“十百千”示范创建村、临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名同志被市推荐上报团省委创业先进个人,1名同志被县表彰为优秀网格员。《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告别600年泥巴路,圆梦幸福路》《驻村书记牵手农业专家精准施策助春耕》《牵线助农“云”上卖瓜》等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推介36次。

与党同向,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先后参加了省、市、县线上和线下组织的培训百余课时,积极参加临邑县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组织的20余次理论学习观摩,在学习贯彻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还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村开展“喜迎二十大˙情系乡村心向党”等系列活动,还开展“四学三访两推进”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在农村一线落地生根。一年来,采取“固定课堂”“板凳课堂”“流动课堂”等形式,组织讲党课、送政策下村活动35次,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宣讲,走访宣传661户(次),让党的“好声音”真正进村入户。

与党同行,当好农村党建“施工队”

驻村以来,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协助旭升新村制定完善了《党支部议事规则》《党支部学习例会制度》《村民参政议政》等制度;还汇编了近10万字的《旭升新村基层党建手册》,印发给村党员干部学习。克服3个自然村分布散、居住杂、外出务工多等困难,圆满完成人大代表和党代表换届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组织党员学原文、悟原理50次,通过“微党课”,唤醒每位党员的入党初心。先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锻炼选调生到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学院、富民家庭农场等高校、基地参观学习党建工作新做法、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互联网电商新技术等,解放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开阔旭升新村振兴思路。坚持每周碰头会制度,村“两委”干部汇报工作进展、分享工作经验、共商发展规划。针对农村党员年龄、经历、文化差异大等实际,创新提出“白发红心院”“军旅本色院”“商海红潮院”“致富先锋院”的“党建四合院”模式,使党员各用所长、各尽其才,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通过一系列组织建设组合拳,旭升新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显提升,今年被临邑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七一前夕表彰大会上,村支书吴金松作为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代表作经验介绍。

与党同力,当好强村富民“指导队”

在村开展广泛调研和“五必访、五必问”活动,走访群众300余人次,召开村两委、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20次,科学制定《旭升新村2021-2026年发展规划》《旭升新村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实施方案》等。根据临南镇统筹安排,与镇另外4名省派第一书记整合300万元帮扶资金,购买镇速通物流产业园内2400平方米车间,引进山东乾丰食品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投资300万元建成面包加工车间,通过为车间生产提供配套、原料、物流运输以及劳务等,带动5个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并解决农村劳动力20余人。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依托支部领办合作社320亩优质耕地,结合德州市农科院良种培育规划,建设小麦良种培育基地,今年合作社共计售出麦种30余万斤。基于村特色大棚瓜果蔬菜种植产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大胆尝试电商销售,与德州市、临邑县宣传部门合作,采用拍摄宣传片、现场直播等方式“云”上卖瓜,及时解决上半年受疫情影响20万斤西瓜滞销的问题。通过科技加持增强了村内的产业经济韧性,为旭升新村农业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科技兴农新思路。此外,“吨半粮”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也已在旭升新村落地生根,1000亩高标准农田正在筹建中,“莲藕+渔业生态共养”项目已与山东农业大学无缝对接,村庄产业发展正迈上新台阶。

与党同心,当好为民办事“服务队”

驻村一年来,驻村工作组紧紧抓住村民“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村内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工作组多方协调,助村修路7公里、重修危桥一座,投资总计约80万元。修路期间,带动村镇干部、党员群众一起清理路面、平整路基,整修路基20000余平米,清除路边树木200余棵,铺设排水管道44处、500余米,捐款筹资16余万元。针对旭升新村临近104国道,车辆来往频繁,村内河渠纵横交错的问题,推行“亮化工程”,利用帮扶资金为村安装6米高100W单臂太阳能路灯280盏,点亮了10公里乡村街道。煤改气工程正稳步实施,自来水管网、文化广场等也都在筹建中。因受强降雨和寒潮影响,村内种植难题频出,先后5次协调德州市农科院专家到村“田间会诊”,为粮食丰产、特色瓜果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为农户免费赠送农药、壮苗肥、农业书籍等。在村内开展首次“励志助学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为村6名符合助学条件的准大学生协调万余元助学金,并为他们开座谈会,送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觉醒年代》等励志书籍和必备学习生活用品。为村里15户老党员、困难群众送去油、面等三千余元的慰问品,还为困难家庭捐赠衣物百余件。通过同道路、送光明、传信念、送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初心使命。

与党同德,当好乡村治理“推进队”

根据上级党委、政府通知精神,在完善《旭升新村村规民约》《旭升新村村民文明手册》《旭升新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的基础上,还创新推行“五要、四权、四制”模式,把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规范了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推动帮包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积极推动文化振兴,争取文旅、教体局等部门支持,推动完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组建村秧歌队,举办“喜迎二十大、庆祝建党101周年”“共筑中国梦·送福进万家”等活动10余次;村订阅《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德州日报》等报刊,捐赠书籍500多册。同时,开展“倡树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行动,在全村开展“和谐家庭”“孝老爱亲”等典型人物事迹评选,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起到“身边好人感染身边人”实效,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